AI图片著作权第一案带给创作者的启示和挑战

2019年7月26日齐众律师事务所

我利用AI创作了一副图画,如果被人盗用了,能起诉盗用者侵权吗?最近,北京互联网法院就一起AI绘画作品的著作权纠纷案件作出了一审判决,该案被称为AI生成图片著作权纠纷第一案。

自从ChatGPT问世以来,各类AI工具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,尤其是海量的AI生成图片和视频,以最直接的方式冲击着我们的感官,也最直接地影响着相关创作者的工作方式,甚至生存状态。

尽管本案案情非常简单(原告用AI作出的图片被人盗用),判赔金额也极低(仅500元),但该判决的事实描述非常详尽(足以根据判决书“重建”涉案图片,请看文末),论理透彻、结论明确,可谓合法、合理、合情、合AI产业发展趋势,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。



一、判决书的部分观点摘要


1、什么样的作品,能够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?

AI生成的图片,只要能体现出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,就应当被认定为作品,受著作权法保护。“独创性”要求作品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,并且体现作者的个性化表达。而是否体现个性化表达,需要个案判断(不是每一幅AI作画都必然符合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,受到法律的保护)。

在该案中,法院考量了作图时需求的差异性、对画面元素和布局构图的描述是否明确等因素。法院认为,虽然利用AI作图与使用画笔、绘图软件存在很大差异,但是,通过提示词设定,对相关参数的设置,通过不断修正图片,能够体现创作者的审美选择和个性判断,产出的图片具备了独创性的要件。

2、AI工具不是作者;AI工具的设计者也不是作者。

现阶段AI不具备自由意志,不是法律上的主体。人们在利用AI生成图片时,不存在两个主体之间谁为创作者的问题,本质上仍然是人利用工具。投入智力成果的人才是作者。

AI模型设计者既没有创作图片的意愿,也没有预先设定后续的生成内容,未参与到涉案图片的生成过程中,仅仅是创作工具的生产者,而非图片的作者。

3、要不要标注“AI作图”?

法院认为,在图片上标注“AI插画”,符合诚信原则,也是保护公众的知情权。



二、带给创作者们的启示和挑战


在AI日益深入的趋势下,我们创作者们该如何应对呢?

1、如何证明自己是一幅画的作者?

在AI出现之前,创作者要证明自己是某一幅画的作者比较容易,例如,在作品上署名、在登记机构办理登记等即可。但是,在AI出现后,创作者不仅要进行署名,在图画中“嵌入”自己的信息,还要想办法保留自己的创作过程,否则就会出现难以自证身份的尴尬局面。

在本案中,原告为了证明自己是作者,甚至还原了图片生成过程。稍有AI工具使用经验的人都知道,在利用AI作画时,我们使用的提示词即使发生极为微小的变动,甚至把同一提示词反复使用,都可能产生差异极大的结果——这支画笔还不太听话。但是,原告能够精准地复现自己利用AI做出来的图片,体现了其极为个性化的设定,法官推断其是作者应无异议。

2、不是每一幅“作品”都是作品,创作是更容易,还是更难了?

在生活中,我们对创作的图画都称为“作品”,但其实这些图画并不一定符合著作权法中“作品”的要求。只有满足了独创性等条件后,一幅图画才能被视为作品,才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。

而利用AI工具,即使很短的一个提示词都可能画出一副极为精美的图画,但这些图画并非都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。例如,我对某大模型说:“请画一个可爱的小朋友”,产生了如下结果【附图如下】。

图片


显然这样简单、不够个性化的表达难以称得上独创性的智力投入,所生成的图画难以认定为“作品”(实际上,反复使用这一提示词,AI创作的“作品”也将千差万别)。在AI时代,创作者作画更容易了,但是,为了满足“作品”的法定条件,创作者似乎更难了!


题外话:本判决书是非常详尽、友好的AI工具使用教程。

AICan小组的同学依据判决书,一步步操作,几乎百分百地“重建”了涉案图片。


图片图片

    (AIcan作图)         (判决书截图)








END